采訪侯秘書長,恰逢他休年假。為了配合營銷分會此次 “十四年十四人”欄目的專訪活動,在休假結束之后,一路自廣西長途奔赴至佛山,甚至都來不及稍作調整,未曾卸下一路風塵,便接受了欄目組的專訪。
盡管已經立秋,但這座嶺南都市的氣溫似乎絲毫沒有收斂暑熱的意思,一路的燒烤模式下,專訪小組們不過從石灣到南莊的短途,但抵達約定的采訪地點時,亦是個個熱得七葷八素。在這樣的暑熱里,侯秘書長攜帶家小,匆匆結束在廣西的休閑度假,自廣西奔赴而來。我們看到了他身上風塵仆仆的氣息背后,是對工作和責任的擔當與堅守。
“我是悄悄的來的哦,這段時間其實是休假期間,不是工作出差來佛山的,不便驚擾其他人,且我還是和家人一起的。”侯秘書長見到記者一行,笑著說。笑容里滿滿的溫和與平易近人,記者猜度,他一定是個非常溫和的父親,必定是與家人一起休假所帶來的幸福感仍未退卻。
就是這樣一個身兼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秘書長和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營銷分會兩大協會秘書長職務的行業領導,每次見到他,他都是帶著溫和的笑意,身上時時散發出一股平和爾雅的氣息,令人與之相處,倍感親切、如沐春風。短短不足一個小時的訪談里,侯秘書長用始終如一的溫和語調,將他對行業的看法、對企業的建議、對分會給予的厚望以及自己的職業生涯,一一闡述、娓娓道來。令人如沐春風的親切微笑,是他標志性的表情。
應國策、助行業,分會應運而生
侯秘書長告訴記者,中國的建筑陶瓷是從80年代開始引進德國、意大利等先進設備和技術之后才正式開始發展起來的。同時也是我國房地產開始起步階段。因此當初我們的建陶產品是供不應求,是絕對的賣方市場,從早起開始,我國的建陶業市場就缺乏對市場的重視。“早期普遍對于市場不那么重視。及至改革開放之后,發展更是欣欣向榮,那個時代是內需激增的時代,幾乎是只要有生產就從不缺乏銷售。”侯秘書長回憶那個輝煌時代的時候,眼神中也是帶有一份不易察覺的懷念。他表示:“但是,作為協會,我們明顯要看得更高更遠,目光和視野要領先行業。從那時候開始,我們考慮到對市場方面規范化的必要性,譬如:對經銷商、代理商在誠信經營、重視合同、守信譽等方面進行引導。由于那時候,廠家一門心思搞生產,顧不上管理市場。而管理市場的行為又不能全部依靠政府去進行,政府也只是監管,所以行業的規范化是一定要有機構引領組織的,所以我們組建了這個營銷分會。”
侯秘書長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說,設立營銷分會是響應國家政策、助力行業發展進步、應時代需求而生的利于行業及國家發展的事。“尤其,用十四年的時間,營銷分會用其持續的堅持,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走這一步是正確的。”講這句話的時候,侯秘書長溫和的笑容里面透出一股堅定。
候秘書長進一步闡述:“從國家層面來說,尤其是現在,需要‘樹立品牌’、‘去產能’,要‘打造民族企業’。那么營銷分會正好也配合了國策,提倡和引導企業去規范市場行為,樹立品牌信譽度和美譽度,并組織進行相關營銷師的培訓,進行優秀經銷商的頒獎表彰,從人才及社會輿論和行業輿論角度來促使這種品牌樹立和打造民族企業的進程。與此同時,營銷分會通過與全國各地經銷商的緊密對接,把控市場一線信息,反饋給生產廠家,令廠家的產品定位更為精準,根據市場需求來生產,可以作為‘去產能化’手段之一。”
曾曲折、曾艱難,最終大獲認可
十四年,十四個春秋易換、花開花謝。營銷分會一路走來,也曾歷經曲折和艱難,但最終,在眾人的鼎力相助和行業的認可下,在其核心團隊的始終堅持與努力下,最終獲得整個中國陶瓷行業經銷商們的廣泛認可,實現了初步的成功。
“由于營銷分會的觀念相對超前,所以,早期的時候還是遇到一些不被認同的曲折。尤其,那時候市場環境非常好,企業都把心思花在擴大生產上,全國一片熱熱鬧鬧搞生產。如我前面所言,國內對于銷售是沒有概念的。那么在這樣的情勢下要組建營銷分會,可想而知會遭遇到一些不被認可。”侯秘書長溫和的語調里有一絲回憶的渺遠,他告訴記者,隨著時間的推移,行業的發展和變化,逐步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加上行業本身成熟度的提升,對市場的重視和對營銷的重視日益加強。但由于陶瓷行業實行的是經銷商模式,廠家專注生產研發,經銷商專注銷售,那么,誰來規范化市場和管理市場?———營銷分會所起到的作用就被日益凸顯出來了。
“從早期的不被認可,最終,隨著時代的變化和行業的進步———多方面行業的、市場的、國家層面的以及分會自己堅持的,等等多方面原因促使下,令營銷分會在業內的地位穩固下來。”侯秘書長坦言,“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有十幾個分會,其中‘營銷分會’是開展活動比較積極、比較主動的一個。營銷分會成立較早,活動比較多,口碑非常好,成立14年,每年的經銷商頒獎典禮對經銷商進行表彰,給予他們的鼓勵和帶來的信心都是正能量的釋放。”講這段話的時候,從侯秘書長的表情里,記者看到了一絲自豪感,看得出來,他對營銷分會這么多年的工作還是給予充分認可與肯定的。
以南莊為基地,輻射中國、走向世界
將營銷分會設立在南莊,侯秘書長表示也是有規劃和想法的。“‘世界陶瓷看中國,中國陶瓷看佛山,其中南莊又是佛山建陶產業重要基地’。作為世界一度最大的生產基地,中國陶瓷的產能遙遙領先于世界其他地區的產能,與此同時,中國建陶行業的名片,最亮的就是佛山陶瓷。而南莊,作為佛山市陶瓷生產廠家集聚地,亦是眾所周知。將營銷分會設立在南莊,就是希望以此為基地,輻射中國,最終走出國門,邁向世界。”侯秘書長非常看好營銷分會的未來,他表示,作為一個非營利性機構,營銷分會從未向會員企業收取任何會費,一直是站在行業立場上,以公正、公平的態度來處理事務,服務行業,這種公信力在整個中國經銷商群體里面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作為一個政府與行業,政府與企業,企業與經銷商,行業與其他行業溝通的橋梁,營銷分會始終盡職盡責,忠于職守,堅守初心。過去如是,現在這樣,未來亦不會更改。
“未來,營銷分會將會在繼續一如既往的發揮其各項職能的同時,與時俱進,帶領行業進行跨界聯盟和整合,并致力于通過協會來通盤整合泛家居的資源,整合電商和互聯網思維,為行業,為企業,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接下來,分會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導企業在新形勢下培養好營銷隊伍,譬如,營銷大師的推出;并引導企業加強后續的服務,譬如,利用先進的鋪貼技術和工具進行鋪貼服務等等。”侯秘書長對于營銷分會的未來充滿期待和信心。
21年陶業生涯,14年陪伴分會
作為一個在陶瓷行業浸潤了21年的陶瓷人,侯秘書長在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時,盡管記者一再期望引導他多談幾句自己個人的體會,但作為一個將自己完全交付給行業的人來說,他慣性的思維下,一直在談論行業,談論產業,談論國家宏觀決策和市場環境。他的話語里有對行業的熱情、對企業的關注、對分會的期望、對行業人士的感恩,卻始終未曾打開感性的話題去談論個人。但有一句話,觸動了記者:“在陶瓷行業從業21年,有14年是陪伴分會一路走過的,未來還會繼續。”
作為景德鎮陶瓷學院(現更名為“景德鎮陶瓷大學”)80年代的畢業生,侯秘書長與那個時代大多數的大學生一樣,也曾意氣風發、躊躇滿志。他將自己人生最為輝煌和美好的年華,都貢獻給了陶瓷行業———這個既不浪漫亦不夠溫馨的,甚至給人有點冷冰冰硬邦邦(瓷磚給人的感覺)的行業,但在他的言談中,記者未曾發現他有絲毫的遺憾。取而代之的是,他始終的溫和笑容,多次提到的感恩,以及堅定繼續前行的勇氣與力量!
記者手記
人生匆匆不滿百年,有的人選擇站在風中張揚、站在雨中惆悵、站在地平線蒼茫;而有的人選擇站在家人身邊溫暖、站在朋友身邊友愛、站在人群中淺笑;還有的人選擇沉淀在一個領域默默前行、硬是將一個行業一個產業的進步,當做自己的人生理想,助力行業進步,產業飛躍,社會前行!
無需贅言,一個愿意為了配合一個活動,硬是終斷了自己陪伴家人度假的美好時光,攜帶家小,于高溫下奔襲千里,風塵仆仆趕來接受采訪的行業協會領導,他的人生屬于哪一類,當不言自明。
在這樣心懷行業、心系家國的人面前,談論個人小情懷都顯得不合時宜,所以,這篇專訪,注定了更多的是與行業有關,與個人小情懷無緣。
每一次的專訪,筆者就如同打開了人生的一面窗戶,透過這個人物開辟的窗戶,我們望見了另一個不同的人生。生活之于我們,當如是豐富吧?成長之于我們,亦當不停不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