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媒體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工具,在反映公眾輿論、引導其價值取向方面有獨特的優勢。為此,我們有理由向公眾敘述事實的經過,傳播正能量、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這,也是《創新陶業》一直以來的態度。自本社發表《華信達涉嫌詐騙近1000萬》一文后,多名供應商陸續找到本社,在承諾所陳述的均為事實后,記者對每一名供應商所提供的信息及資料進行了整理報道。
2014年的11月,佛山市南海奇昊機械有限公司與廣東華信達節能環保有限公司簽訂了一筆金額近90萬元的合同。在收取了近27萬預付金后,2015年5月,奇昊機械向華信達一次性發了全部的貨物,據奇昊機械何總稱,在支付了訂金后,當時的華信達股東林偉東出具了兩張期票,承諾將剩余的60余萬元于8月、10月分兩批次結清。然而,8月到期去兌現時卻被銀行退回。股東林偉東、羅兵根再次開具了新的期票,依然只是換回了“賬戶不存在”、“票據被付款人撤回”等各種退票。2016年10月,再次來到華信達公司的何總,卻發現大門上已貼上了法院的封條。何總向記者表示,2015-2016年期間曾多次追問貨款的事情,均被以各種理由推脫,后來再聯系的時候卻得到了林偉東、羅兵根“離職了”的回復,兩人從此斷了音訊。直至有供應商找到了已另起爐灶的林偉東,何總決定與供應商們一起報案,控告華信達票據詐騙。
〖更多資訊,長按關注《創新陶業》手機網〗